首页 > 环境质量 > 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度江门市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08-07-21 【字体:
 

环境质量状况

一、城市环境质量状况

1、环境空气

2005年江门市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达97.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043毫克/立方米、0.026毫克/立方米、0.069毫克/立方米,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与去年基本持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分别比去年下降38.1%14.8%。降尘年月均值4.97/平方公里·月,符合广东省推荐标准,比去年下降13.3%市区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

市区酸雨污染依然严重,2005年降水pH均值4.91,酸度比去年增强0.18pH;酸雨频率69.7%,比上年下降10.3%

2、水环境

2005年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005年地表水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以Ⅱ~Ⅲ类为主,合计占监测断面的71.4%;监测的14个断面中,除牛湾断面为Ⅲ类水质,达不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外,其余断面水质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断面水质达标率92.9%

西江干流、西海水道水质以Ⅱ类为主,水质均为优;潭江干流水质以Ⅲ类为主,水质良好;江门河水质属Ⅳ类,水质轻度污染;天沙河水质属Ⅴ类,水质中度污染。5个河段中,以西海水道水质最好,天沙河水质最差。与上年相比,各河段水质均无明显变化。

2005年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耗氧有机物和石油类。断面出现超标数值的以粪大肠菌群最多,57.1%的断面出现超标数值;其次为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分别有35.7%28.6%的断面出现超标数值。

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二类水质,监测项目未出现超标数值。与上年相比,海宴和铜鼓湾水质明显好转,由上年的三类水质好转为二类水质;黄茅海水质有所好转,生化需氧量、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年均值均比上年大幅下降,其余近岸海域水质无明显变化。

3、声环境

2005年江门市区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处于较好水平,等效声级平均值55.0分贝,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1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标准,比去年上升0.1分贝。声源构成比仍以生活和交通类声源为主。

2005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处于较好水平,等效声级平均值68.9分贝,符合标准,比去年上升0.1分贝。

2005年江门市区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超标率比上年明显降低;各功能区等效声级年均值中,仅34类区的昼、夜间值符合相应的标准。

 

二、环境污染物排放

1、废气

江门市区2005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2359516万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0.0%;二氧化硫13865.9吨,比上年增加11.8%;烟尘3334.2吨,比上年减少24.0%;工业粉尘66.5吨,比上年减少92.9%

2、废水

2005年江门市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4644.8万吨,比上年增加5.8%,其中化学需氧量3945.4吨,比上年减少20.1 %;氨氮219.9吨,比上年增加1.3 %。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415.20万吨,比上年增加1.5 %,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3.1%

3、固体废物

2005年市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6.281万吨,比上年增加117.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53.944万吨,利用率为95.8%;生活垃圾清运量27.84万吨,比上年增加7.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

2005年,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这一目标,全面落实治污保洁工程,巩固和深化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成果,不断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一、巩固“创模”成果,全面落实治污保洁工程

1、实施碧水工程,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

突出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组织召开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场会,加大对全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的督办力度。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中心镇污水处理厂有新进展,开平市迳头污水处理厂、台山市台城污水处理厂、新会区双水镇污水处理厂、台山市广海镇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加大重点河段整治的力度。委托中山大学和江门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编制的《江门市江海区河网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于20058月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为江海区河网的整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开平市镇海水苍城河、恩平市锦江恩城段、鹤山市沙坪河杉甫至三夹桥段、新会区会城河、台山市台城河等重点河段的综合整治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开展第四轮(2006-2010年)潭江水资源保护责任书修编工作。按照潭江水资源保护责任书每五年签订一轮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潭江水资源联合保护机制,我局组织人员对潭江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召开了江门市第四轮潭江水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就修编工作提出了合理化修改建议。

2、实施蓝天工程,努力改善空气质量

大力整治大气工业污染源。新会双水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建设项目和纳入我省“十大工程”的台山电厂1-2#机组脱硫工程,均通过了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加大全市水泥行业的污染整治力度,10月中旬在恩平市召开水泥行业污染治理现场会,推广恩平市治理水泥行业烟尘污染的经验,要求全市的水泥企业在2006631日前完成消烟除尘整治工作。对生产工艺落后、设备以及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水泥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坚决予以淘汰关闭。

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按照《江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分步组织实施,加大对机动车排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205车队、市公交公司和捷康、荣华、新联、福裕等出租车公司车辆的监测工作,责令相关企业对超标车辆进行维修保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实施洁净工程,危险废物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开展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工作,完成了对7个现有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项目和5个在建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项目的调查工作。规范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管理,认真执行固体废弃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4、实施绿色工程,加快生态保护与建设步伐

以建设“绿色江门”为目标,逐步完善全市自然生态保护体系,建立红树林、防护林等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建成七星坑自然保护区、大襟岛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按照“规划先导、重点突破、自下而上、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生态市规划大纲已通过了专家评审。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2005年全市共创建8个省级生态示范村

二、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三同时”监督管理力度,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审批环评文件坚持三个原则:坚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原则;坚持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原则;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和推行清洁生产的原则。

加大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力度,建立建设项目定期巡查制度。建设项目竣工实施全因子达标环保验收,加强对建设项目环保制度执行情况、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保负责人员的定岗情况、事故排污风险防范措施、规范排污口、固体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

三、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

在处理群众信访的过程中,结合机关行风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正确处理监督管理和服务企业的关系,努力做到既依法行政解决群众投诉的企业污染问题,又帮助企业解决治理工作的难题。全年共受理12345热线投诉4821宗,已回复4494,办结率达93.0%

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7650人次,检查排污企业3752家。将江门市裕华墙纸公司废气气味扰民问题等10个群众反复投诉、污染严重的环境热点问题列为地市级挂牌督办项目,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我局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共作出环境行政处罚决定63宗,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整改通知书9宗。

推动全市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主要抓好五个环节:一是抓动员部署;二是抓摸底监测;三是抓限期治理;四是抓在线监控;五是抓调度协调,有效地推进全面达标工作的开展。

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将污染控制由末端控制转为全过程控制,通过循环再用,节约能耗、物耗,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过认真审核建设项目环评价文件的清洁生产篇章,关注建设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性,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来推动清洁生产;另一方面,通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并强制重污染或超标排污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推动清洁生产的开展。

四、狠抓环境规划工作,为开展新一轮环保工作夯实基础

受市政府的委托, 2005年我局完成了《江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和《江门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并结合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完成《江门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珠江综合整治工作的决定》的精神,以电镀行业为龙头,积极开展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定点工作,制订了《江门市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方案》。通过引导工业进区、产业入园,实施分类、分区管理,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产业合理布局,逐步实现污染集中控制与污染源集中管理。

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组织举办“六·五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在江门电台举办“建设绿色江门,需要你我行动”直播节目。组织新闻媒体深入报道“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违法排污企业的曝光力度。加强与党校、大专院校和各中小学的合作,积极开展了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社区居民和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培训,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大幅提高。

深入开展绿色创建工作,使环境保护更加贴近百姓生活。2005年共创建9所省级绿色学校、4个广东省绿色社区,1个全国绿色社区,1所国家级绿色学校。

六、环境监测、信息、科研等项工作取得了新佳绩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添置了全自动烟度计手持式尾气检测仪、多组分烟气分析仪流速仪等监测仪器设备。参加了全国酸雨普查质控考核、国家实验室认可能力验证考核等质控考核活动,取得较好成绩。较好地发挥了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作用。

启动江门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建设,主要包括一期工程优化、网站建设、行政总汇3条业务工作流、设备和耗材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网上信息交流以及档案袋数据库构建等。行政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5年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5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489项,项目总投资额59.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2亿元。

七、实施科学管理,建设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内设机构的职能进行合理调整, 印发了《江门市环保局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职能配置规定》和《江门市环保局市区环保业务分级管理暂行规定》,编制了质量手册、通用程序文件等系列文件,使各项工作规范化,提高了行政效能。

八、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我局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为动力,以“抓作风、促环保”为主线,积极推进“五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促进我局机关全面建设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努力提升我局机关作风建设水平。2005年,我局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被江门市委、市政府评为江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进单位和全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